星期一, 06 01月 2025 20:49

保险行业协会拟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破局高风险新能源车投保难

保险行业协会下发《车险好投保平台操作指引(草案)》,拟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引导全国范围内经营新能源车险的保险公司自愿参与,重点解决新能源高风险车辆的投保问题。

近年来,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持续狂飙的同时,投保贵、投保难的问题始终存在。尤其是对于网约车等营运车辆,由于行驶里程远高于私家车,经常被判定为“高风险”。于是,有关于新能源车投保难的话题常常见诸媒体,而保险监管、保险行业也因此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为解决新能源高风险车辆投保贵,投保难的问题,近日保险行业协会做出新的探索,发布《车险好投保平台操作指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拟建设“车险好投保平台”,集合行业之力,为新能源高风险车辆提供投保服务。

具体而言,该投保平台服务对象为,“新能源高风险车辆用户”:

重点解决新能源高风险车辆投保的问题,服务对象为新能源高风险车辆用户。

对于参与的保险公司,协会强调是自愿参与,风险处置保险公司及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可以除外。

(1)全国范围内经营新能源车险的保险公司自愿参与(风险处置保险公司及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除外)。

(2)参与保险公司如果出现偿付能力不足或被风险处置的情况,应主动向车险好投保平台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及时申请中止参与,待偿付能力达标或风险处置结束后,再恢复参与。

客户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客户,另一种为法人客户。投保的方式略有不同,共同点是都采取了“线上直接投保”的方式,省去了渠道环节,会给保险公司节约一定的渠道费用:

(1)支持个人客户移动端自助投保方式,不对接中介机构、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客户可投保机动车交强险及机动车商业险。

(2)平台为法人客户提供网页版车险好投保平台入口。

投保规则方面,整体按照“续保优先”的原则:

由客户自主选择保险公司。为方便客户,提高效率,车险好投保平台可按照续保优先原则,向客户推荐保险公司。即平台采用交强险和商业险由同一家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续保优先的原则,列出该车辆在历史18个月内投保的保险公司,方便客户自主选择。

若法人客户单独投保交强险,优先根据车牌号查询该车辆在历史18个月内是否投保商业险,若查得,推荐保险止期最靠后的商业险承保公司。未查得商业险的,根据车牌号查询该车辆在历史18个月内是否投保交强险,若查得,则推荐保险止期最靠后的交强险承保公司。

在车险定价方面,协会要求保险公司使用的商业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遵照有关监管规定执行。

最后,协会强调保险公司不得恶意拒保,不得区别对待新能源高风险车辆业务。

保险公司要科学评估新能源高风险车辆的风险状况,制定与新能源高风险车辆风险成本合理匹配的承保方案,不得恶意拒保损害投保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引导消费者拆分保单扰乱正常市场经营秩序。

监管出台系列政策力促新能源车险发展,但自主定价系数仍难扩大

高风险新能源车投保难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而其根源在于“亏损”。

保险业协会探索“车险好投保平台”就是要解决高风险新能源车的投保难问题,业界人士分析,利用该平台,新能源高风险车辆个人客户可以采用移动端自助投保方式,不对接中介机构、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或许可以节省5%-15%左右的渠道费用。

通过降低费用率的方式来提升吸引力,这能打动保险公司吗?有业界人士分析,这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因为节省的费用,并不能弥补某些高风险新能源车赔付高企的问题,保险公司承保这些业务大概率仍会面临亏损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草案》中提到“保险公司使用的商业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遵照有关监管规定执行”,这意味着这些新能源车自主定价系数仍为[0.65-1.35],与此前无异。

对于商业机构而言,趋利避害是本能,面对大概率亏损的业务往往会选择逃避。可以看到,近年来,新能源车险市场,基本形成了重视新能源私家车,但对新能源运营车辆投保慎之又慎的情况,一些常被用来当做网约车的车型,甚至被某些公司“一刀切”喊停。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投保难”问题因此屡上热搜。

为解决高风险新能源车投保难的问题,近年来,监管在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先是组织行业制定专门针对新能源车的条款和费率。2021年,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示范条款(试行)》,同时,中国精算师协会也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由此,针对新能源车的风险保障更加贴合实际,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保险公司的后顾之忧。?

此后,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高风险新能源车的投保难问题,日渐凸显,为此,监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声。2024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明确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险企须全面排查整改,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监管还拟扩大新能源车自主定价系数范围,2024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从现行的[0.65-1.35],扩大至[0.5-1.5],提升保险公司自主定价能力。遗憾的是,至今,该文件一直未能正式实施。

如今,中保协再次做出尝试,但恐怕仍是收效甚微,因为还是没有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即定价问题,且险企是自愿参与的。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下一个被干掉的会不会就是财险公司?

事关国计民生,有关新能源车的每一步都须慎之又慎。针对行业对高风险新能源车投保涨价的呼声,监管早有回应,2024年年初财险司在车险工作座谈会就曾明确表态,大幅提高新能源车险保费不现实,行业改革须符合社会接受度。

承保高风险新能源车则意味着亏损,不承保又须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两难之中,不少业界人士满腹委屈;“财险市场马太效应显著,只有少部分公司是盈利的,对于很多中小险企而言,偿付能力都面临巨大压力,不加选择的承保更多高风险业务,只意味着更多的亏损,更沉重的经营压力。”

业界人士的忧虑还远不止如此,对于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提升,最终将如何影响整个汽车生态,所有财险公司都在积极研究思考。这其中,所体现出的,新能源车主机厂对于整个生态的超强把控能力,让财险公司感受到了除了亏损之外,更深层次的焦虑。

可以看到,伴随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整个生态都在发生变革。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大量传统燃油车4S店倒闭了——新能源车政策优势明显,传统燃油车市场急速萎缩。2024年9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曾向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其中提到,当前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资金链紧绷现状,致使关停风险陡增。

4S店无法继续销售传统燃油车,还可以销售新能源车,但主机厂的直营店模式开始取代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又给很多4S店带来新的压力。

作为车后市场的关键一环,车险,是整个汽车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下游,长期以来受制于很多环节,过去,受制于4S店,从4S店获取业务,不仅要支付高额手续费,还要承诺一定的返修资源。

而现在,新能源车崛起,保险公司依然受制于人。新能源车主机厂往往具有很强的生态布局意识,在维修、零配件领域具有很强的主导权,保险公司缺乏议价能力,以至于零配件价格远高于市场价,财险公司不得不付出更高成本,这也是新能源车业务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查看 1636